園林綠植的養護

廣闊用戶在植物栽植管理過程中為防止和控制病蟲害的發作,經常運用農藥停止防治。但是在購置及運用過程中,存在著許多用藥、買藥的誤區:
一是發病初期不用藥。絕大多數病蟲害在發病初期,病癥很輕,抗性弱,此時用藥效果好,等大面積爆發后,用藥多還不好控制?;ㄥX不少效果還不好。
二是用藥濃度越高越好。在運用農藥時,為減少工作量,常常擅自多加藥,少加水。其實適得其反,在噴藥時恰當的用水量非常重要,由于蟲卵、病菌多集中于葉反面、臨近根系的土壤中,用水量少很難整株噴施,死角中的殘蟲、殘卵、殘菌就容易再次爆發。加大用藥濃度還容易使病菌和害蟲產生抗藥性,超越平安濃度又容易產生藥害。同時,在高濃度運用時,不但不被作物吸收,還有可能使作物體液外滲,形成生理干旱。激*類農藥過高時,易起反作用或使作物畸形。
三是防治一次,一勞永逸。殺蟲殺菌劑在病蟲害發作盛期防治一次雖能獲得明顯的效果,但隨著農藥的流失和合成失效,及臨近地塊的感染,仍有發病的隱患,應距離7-15天,連續用藥數次,才干到達防效。葉面肥、激*類農藥噴施后,植物只能經過葉片微量吸收,宜在適用期“少次多餐”。
四是用一種農藥就想治好一切的病蟲害。在購置農藥時只注重農藥的包裝闡明,有哪些病蟲害圖譜就決議購置。完整不顧及病蟲害發作的規律、農藥的防治專長。
五是不論裝的成分是什麼,只圖廉價。病蟲害發作以后,在購置農藥時只停止價位的比擬,不會停止單位的性價比,只想著花很少的錢購置更多的藥。
隨著園林養護品市場的開放,運營者的素質良莠不齊,常常應用養護人員對農藥學問的欠缺而誤導他們。因而在購置、運用農藥前,到正軌的植保部門停止咨詢,先肯定屬于那種病蟲害,選擇有名氣的園林養護品牌,力圖有的放矢。